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期间或康复期出现体重下降、消瘦,常引发对疾病复发的担忧。这一症状虽需警惕,但并非复发的唯一指征,其成因复杂,涉及治疗副作用、营养代谢失衡及肿瘤进展等多重因素,那么小细胞肺癌消瘦是不是复发?还能治吗?
消瘦的成因:需综合判断
小细胞肺癌的消瘦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。化疗、放疗等治疗手段易引发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等副作用,导致营养摄入不足;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会大量消耗机体能量,形成“肿瘤恶病质”;此外,治疗引起的代谢紊乱也可能加速体重下降。若消瘦伴随呼吸困难、持续性咳嗽、胸痛加剧或痰中带血等症状,需高度警惕复发可能,但仅凭消瘦无法单独确诊,需结合影像学检查、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医学手段综合判断。
中医视角:辨体质,调阴阳
中医认为,小细胞肺癌的消瘦与“正气亏虚、痰瘀互结”密切相关。肿瘤消耗导致气血生化无源,脾胃运化功能受损,进而引发消瘦、乏力等症状。治疗需以“扶正祛邪”为核心,根据患者体质分型施治:
展开剩余78%1.气血两虚型: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、气短乏力、舌淡苔白。中医以“八珍汤”为基础方,方中人参、白术补气健脾,当归、熟地养血滋阴,通过气血双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,促进营养吸收。
2.脾胃虚弱型:若患者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,属脾胃运化失职。可用“香砂六君子汤”,方中陈皮、半夏燥湿化痰,木香、砂仁行气止痛,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,缓解消瘦。
3.痰瘀互结型:肿瘤长期消耗可能导致痰湿内生、瘀血阻滞,表现为胸闷、痰多色黄。此时可采用“血府逐瘀汤合山甲败毒散”,以活血化瘀、散结通络,抑制肿瘤细胞对机体的过度消耗。
中西医结合:协同增效
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,部分中药成分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。例如,平消丹中的枳壳、五灵脂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;化毒内托散中的乳香、没药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。在西医治疗期间联合中药,可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、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,同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治疗的耐受性。例如,康艾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在临床中常用于缓解晚期患者的恶病质状态,改善生活质量。
科学应对:早干预,重调理
消瘦的恢复需根据病情阶段制定个体化方案。早期患者通过营养支持(如高蛋白饮食、肠内营养制剂)结合中药调理,消瘦症状多可逆转;晚期患者则需以控制肿瘤进展、缓解症状为目标,通过中药扶正与西医治疗协同,尽可能延长生存期。患者应避免盲目进补或听信偏方,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,结合血常规、肝肾功能等指标动态调整治疗方案。
其实小细胞肺癌晚期中医用药并非那么简单,要讲究辨证施治的原则,在治疗时,要根据每位肿瘤患者不同肿瘤分期的并发症、表现等情况,结合患者的体质,进行不同的对症治疗。“三联平衡”抗癌理论,是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,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,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先人的基础上,总结出“三联平衡”学术理论,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,抓住癌症患者的关键病机“虚、瘀、毒”,结合恶性肿瘤不同的治疗阶段,灵活运用扶正和祛邪的策略,兼顾患者局部(肿瘤)和整体(身体状态),短期疗效和长期调养的有机统一,从而达到改善预后,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,提高远期疗效的目的。
非遗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始于嘉庆辛酉年(公元1801年),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,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。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《袁世医方》中,详细记载了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。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、制作技艺,剂型包括汤、丸、散、膏、丹,以及药酒、药膳、药茶、药醋、药粥、药饼等食疗方,多达190余首,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。
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肺癌真实案例分享
王某某,男,肺小细胞癌,2015年2月4日初诊,河南省平顶山人
2014年8月22日,患者因咳嗽、咯血在省人民医院穿刺活检,确诊“肺小细胞癌”。医生建议化疗,身体不能耐受,虚弱乏力,不能正常吃饭。遂配合30次放疗,期间身体虚弱不堪,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决定配合中医,换过多家医院后,2015年2月4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服药后不怎么感冒了,也能吃下东西了,上楼还有劲儿。继续用药,复查发现肿瘤指标各项正常,病情基本稳定。到2019年11月4日复诊时,在家什么活都能干,种了六七亩桃树,除草、打理,还有三、四亩麦田,一点事都没有。完全恢复到了没生病前的状态。2020年11月25日复查右肺病灶较前相仿;2022年3月复查病灶较前相仿。2022年3月21日患者再次复诊,情况依旧稳定。2023年4月回访情况良好。
小细胞肺癌的消瘦是疾病进展与治疗反应的复杂表现,需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精准辨证实现“人瘤共存”。中医通过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,为患者提供了除手术、放化疗外的另一条治疗路径,其价值在于改善机体内环境、提高生命质量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